领军人物 | 王素娟:解构传统工艺 再造“新国货”之美

来源:  时间:2021-03-30


image.png


image.png

--2016年以前

加入领军以前,她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从事消费品行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多年的产业研究中,逐渐意识到消费品行业亟待转型升级,而如何把产品附加值通过品牌和文化的手段进行提升,是转型的核心问题。

--2016-2017年
参加工信部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工业设计高研班研修期间,她开始思考:如何在设计与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让这个桥去连接两个不同的产业,以此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在领军,她找到了连接这座桥的路径。

--2017年
辞去工作,与2016届工业设计领军人才上善设计创始人贾思源联合发起成立开物成务并作为2016届优秀领军人才代表在2017年全国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家年会发表“设计+传统工艺”的创新创业分享。

image.png

--2018年

全产业布局,合肥开物成务、苏州开物成务相继成立。深圳输出设计和产品,地方输入ip、材料,和地方一起共建渠道。

2018年,代表中国设计创新力量在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声,以设计的力量为传统工艺赋能再造。

同年12月,作为设计扶贫十大模式“非遗再造活化”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科技、工艺,和商业模式创新,运用设计的力量,将其应用在普通消费产品之上,从而实现非遗保护和传统消费产品升级。

image.png

--2019年

走向国际,评选为"TIA全球十佳设计师",入选世界生态设计扶贫经典案例,受邀为联合国设计领军版授课,在米兰设计周代表中国设计发声,在世界竹藤大会推广开物成务创新模式。

image.png


--2020年

被评为“中国十大纺织非遗推广大使”、“2020光华龙腾奖设计业杰出青年深圳十强”
--2021年-未来
脚步不停,在她的不断努力下,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image.png

开物成务致力于让更多人触摸文化之美、享受文化之美。“开物”,即指将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民族工艺材料的特性及品系类型进行解构,运用现代设计研究思路与方法,来梳理传统民间器具的变化发展规律,在设计师的翻译与连接下,通过品牌策划、产品设计,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消费者的身旁美物。

image.png

“成务”,即以民族工艺材料为着眼点,结合新工艺、新科技、新装备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工业设计的手段,实现基于关键技术优化和文化再造基础之上的非遗保护和传统消费产品升级。

首创性地将非遗工艺进行模块化、标准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传统工艺和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新型供应链融合,解决设计同质化问题,提升产品附加值。

image.png

王素娟首创性地提出未来要打造“新国粹·新国货·新国礼”,通过整合多元人才资源和设计力量,比如工艺美术大师、品牌企业家、工业设计师、CMF专员、材料学专家等各产业链环节人才,以“非遗活化”为理念,结合新工艺和新科技,从设计、策略、生产转化、渠道销售等方面。

image.png

通过梳理极具文化IP属性的中国传统工艺DNA,包括刺绣、雕漆、蓝染和竹刻等,让“中国设计”有根可寻,有脉可依;通过专注地做好垂直细分领域,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提升“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议价能力。把这些传统工艺,通过设计赋能给大众消费品,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最终完成非遗保护和传统消费产品的升级。


image.png

为了践行传统工艺的翻译和传达之道,开物成务开展了去田野调查、拜访国学大师、与领军企业启迪针头基金共同发起“1+1传承计划”(大师+设计师)战略。

 “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工艺当下的发展,起初是为了帮扶老艺人,之后是为了挽救老工艺,现在发现是为了未来的人。为了未来的00后、10后能有机会见证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多元的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坐标,在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中去汲取精神和思想的养分。”

标准建立-先行先试,推广复制
开物成务产品和创新模式被《设计》、《中国工艺》等专业杂志重点推介,并在《艺术科技》《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传统工艺青年论坛文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入选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工艺美术产业白皮书》。

image.png



公益推广-线下科普,非遗保护

通过专业讲座,对接近千名产品设计师和六大非遗工艺传承人,为12所高校近2000名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公益宣讲。

image.png


物成务,让更多人能够享用充满“中国气质”的身旁美物

“开物”通过专业而系统的田野调查,积累一线考察资料与数据。“成务”秉承“非遗活化”的理念,提炼文化符合、文化语言,融合科技和创新,再造独具东方气质的身旁美物,弘扬工匠精神,致力于传统工艺的协同创新。通过开物成务小小的努力,协同创新模式对大家有所启发,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工艺的协同创新工作中来,不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力协作,摈除异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image.png

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多少政权、文字、语言、工艺、材料已经消亡,我们能够留下的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这个核心是中国美,这种美是非常高级的,不拘于材料、工艺、纹样图案、形式等,是能够抵达中华璀璨文明中最内核、最坚韧、最有力量的深处。这份美,不能独享,不该沉重,更不该消亡。如何传达表现这份美取决于我们这代人对于文化的理解、对手作温度的理解、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传统工艺需要协同创新,传统工艺也必须要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