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宋建明:在全球工业设计版图中铸就一个东方高地

来源:设计杂志微信公众平台  时间:2021-06-20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2014年10月18日,浙江省时任省长李强视察第十五届西湖博览会“最设计·中国美院展”,我国工业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诞生。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英文简称”DIA”)创立于2015年,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是当代创新设计评价、推广与合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创意转向产业与未来的实体创新加速器。


【设计智造的定义】

旨向“民生·产业·未来”,以人为本,以想象力建构新方式,以生活、生产、生态融合为关键,强调人机互动深度学习,促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共生,以实现社会与经济多维成功,是一种以顶层设计策略整合人类社会网络,引领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全链的设计协同活动(DIA,2018)。


【设计评价标准】

大奖以“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为核心价值观,立足智能制造大时代背景,独创“金智塔”评价体系,包含三层标准: 一、基础标准,强调“设计之技”,包含了功能性、美学性、技术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等评价因子; 二、核心标准,强调“设计之道”,包含民生贡献度、产业贡献度和未来贡献度等评价因子; 三、顶层标准 , 强调“设计之力”,包含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示范力等评价因子。


【参赛类别(2021)】

大奖分产业组与概念组,产业组及概念组均面向所有企业、院校、机构和个人开放,须为参赛者原创产品。产业组面向上市 2 年以内,以及未上市但能在本年度终评时提供完整功能样机的作品,作品不限形式,产品、软件、综合服务均可报名。概念组面向所有行业领域未上市作品,鼓励跨界创新,要求能在本年度终评时提供实物或呈现完整设计构思的视频。大奖组委会有权利对作品的参赛组别及参赛类别进行调整。


产业组

1.文化创新:强调以文化为内驱力,聚焦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设计美学与文化 IP 价值变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包含文化礼品、文教用品、器物包装、时尚穿戴、餐饮器皿、家具灯具、社会创新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

2.生活智慧:强调以生活为内驱力,聚焦生活日用之智巧、生活电器之智能、弱势群体之关怀等内容;包含电子数码、家用电器、厨房卫浴、老年用品、母婴用品、个人护理、宠物用品、玩具乐器、运动休闲、防灾防护、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

3.产业装备:强调以生产为内驱力,聚焦产业装备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战略发展、生产系统的效能优化等内容;包含交通运输、医疗设备、建筑装备、农林装备、军用装备、办公设备、机械工具、机器人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

4.数字经济:强调以大数据为内驱力,聚焦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等内容;包含智慧城市、智慧商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应用等领域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概念组

参赛类别设置同产业组,并设立概念组年度主题“设计共生”: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设计则是将科技嫁接至真实世界的有效方法。DIA期望探寻设计的共生价值,让设计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协同共生,为未来而创造。今年DIA将持续关注 “COVID-19设计解决方案”,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设计,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思路。面对COVID-19与人类共存的新常态,我们尤为鼓励跳出传统桎梏、超越自我藩篱的创新,将危机作为思考未来设计价值及颠覆性转型的源动力,设计本无界,DIA期待更多充满想象力与创新力的优秀作品,展现艺术与科技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的动人场景。


【奖项设置】

本届大奖分产业组与概念组,产业组下设“金奖”(2项、100万/项)、“银奖”(8项、20万/项)、“铜奖”(10项,10万/项);概念组下设“明日之星奖”(2项、8万/项)、“设计新锐奖”(8项,3万/项);同时,从产业组与概念组的所有作品中评选出约300件作品授予“佳作奖”(实际数量以评审结果为准)。


【产业转化】

大奖与专业产业综合服务机构及产业专家成立产业转化服务工作组,为参赛项目提供包含产业落地、投融资、创业赋能辅导、产品设计提升、市场营销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产业转化服务。



宋建明,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在政府及社会学术团体兼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色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2022杭州亚运会组委会设计总监,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主席。获“第十五届(2019)光华龙腾奖特别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称号。


《设计》: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设立的初衷是什么?“我国工业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宋建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概念是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先生在2014年10月视察“最设计”展览期间提出的。我记得,当时我们陪同李省长参观到中国美术学院设计馆,李省长看到中国美院的设计学科完整,而且具有国际视野。他就告诉许江院长,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举办一个真正国际级的工业设计大奖,用以给浙江省正在转型升级的制造业乃至中国的设计界一个示范,以及与国际级设计师们同台亮相的机会,以此表明与抄袭和山寨决裂。许江欣然接受挑战,由中国美院来主办这样一个大奖。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和国内其他奖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由高等学府来主办的“学院奖”。它表明浙江省省政府对中国美院的信任和开放的态度。学院奖是一个由学术团体的价值观来定义的奖项,学院的前瞻性和学术理性是其主要特征,我们会以一个全球设计产业发展的视野来观察国际发展态势。在中国办国际性设计奖项,没有任何模式可以照搬,它是一个边走边建构、边推进边调整的过程。我记得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曾经说过,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国际化之路就是美院的国际化之路,这里面包含了学院国际化和奖项国际化双重建设的关系。一方面,智造大奖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国美院国际化的血统。学校创始人从蔡元培、林风眠的国立艺专,到当今的中国美院,都是面向国际、比肩世界名校的一所美术学院。我们今天做的其实就是要创建更高层次的国际设计交流平台,让国内外的设计智造人同台对话。


《设计》:智造大奖独创的“金智塔”评价体系如何体现在大奖的评选实践中?



宋建明: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金智塔”模型,包括隐藏在模型背后的DIA设计评价金钻指数,是我们在研究国外众多奖项后总结出的一套能够让好作品脱颖而出的筛选机制。从外部来看,在初评阶段时,一件作品需要达到功能性、美学性、技术性、体验性、可持续性等基本要求,在复评阶段,评委需要权衡这件作品在民生、未来、产业方面的贡献度,到最后进入终评就要评估它在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示范力的战略层表现,由此诞生一件真正意义的好作品。但从内部来说,怎样能够真正洞察一件作品的潜力,避免评委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局限性,我们研究出一套评价指数来管理评审,要求所有评委在创新指数、影响力指数、美学指数所构成的整体表现下综合打分,加固“金智塔”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公平性。


 10月19日,2020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颁奖典礼在杭州落下帷幕


《设计》:设立之初,“文化创新”、“生活智慧”、“产业装备”、“数字经济”这几个参赛类别是如何确定的?



宋建明:我和杭间教授参加过国内外很多奖项的评审,但要我们自己操作一个国际性奖项还是没有经验的。所以从DIA设立起我们就充分发挥了学院的研究精神,我们召集美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博士生,从两个层面开展研究:一是研究国际奖项如何运作?二是从浙江省制造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出发,做DIA大奖价值观的顶层设计和本体建构,包括奖项定位、价值观、推广策略等等问题的梳理。我们选择了50多个世界名奖,诸如日本Gmark奖、德国红点奖等工业设计奖项,我们研究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评审的主要方面,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等等,经过三个月的梳理,逐渐形成了DIA的雏形。关于分类,我们也是在举办五届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工业设计是一个分野广泛的领域,它包罗万象,对其进行分类的线索千千万万。经过梳理,许院长提出的奖项 “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四个价值观维度,我们根据操作的实际,将参赛类别分为了“生活智慧、产业装备、文化创新、数字经济”四大参赛类别。未来也仍然会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和要求而更新演变。


《设计》:纵观几届设计智造大奖,参评作品和获奖作品呈现怎样的特点和趋势?



宋建明:DIA奖项首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国际设计的大趋势,当下的设计价值;其次,对于DIA来说,一方面要不断顺应国内发展潮流,征集当前的引领未来的可持续性的设计。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企业普遍面临着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数字科技和5G等新技术会重新定义设计产业,于是,“数字经济”类便成为征集的专项,以此来回应政府和前沿企业的号召。果然,这两年包含数字技术、智能制造因素在参赛作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就像今年阿里云的工业数字孪生,它是阿里云工业大脑3.0的重要模块,能够使复杂的工业制造流程智能化,在本届大赛中荣获DIA金奖;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国际视角出发看待工业设计的整体态势。从征集作品中不难看出,中国设计师们善于从宏观层面解决问题,直击人们生活需求和痛点,强调设计装备系统化,而外国设计师们更注重细节和生活智巧,倾向于从微观层面反映到应用层面。当他们共同站在DIA舞台上,我们就能发现只有人文关怀没有国界。上一届获得金奖的作品一件是英国的英雄手臂,一件是中国的盲人眼镜,本届的大奖除了阿里云的数字孪生,还有一件事索尼的玩具专用套件,这些注重生活细节的海外设计师和关注社会命题的中国设计师都关注到,应该为了更美好的人类生活而设计。


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出席颁奖典礼并为金奖获得者颁奖


《设计》:从征集到颁奖,整个流程中哪个阶段最具挑战性?



宋建明:如何让更加广泛的国际同行尽快地认识DIA?这是摆在DIA面前一大挑战。这需要有一个更加积极地去国际设计界推广的策略与广泛启动人脉的运作。创立之初,我们就是通过最原始的办法——到海外主动寻找作品,一路向西开启了两万公里的考察探访之旅。我们一面宣传DIA的理念与价值观,一面告诉他们我们每年为此要颁发500万奖金。同时,我们还告诉他们,我们为知识产权保护所做的工作,他们对我们的做法感到惊讶。他们说,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能够按照国际惯例接纳如此丰富的设计。五年的积累,我们建立了数以万计的作品数据库,并和国际数以百计的知名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好设计传媒等产生常态化的联络及合作机制。去年突发的全球性疫情,又进一步把我们和国际的合作提升到“分赛区”国际站点的模式,不但国际作品数量增长逾1.5倍,还衍生出“设计联合国”的概念。在我们发起“COVID-19设计战疫”倡议的时候,马上得到全球制造企业、设计公司、设计院校等的支持和回应,吸引许多优秀设计公司和院校作品报名参赛,佳作展也特别开设展区展示其中的优秀作品。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发布“COVID-19设计战疫”倡议,坚持全球视野,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决心在全球的工业设计版图中铸就一个东方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