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信委发布《重庆市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

来源:重庆市经信委官网  时间:2024-11-11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

渝经信服务〔2024〕16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10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工业设计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对于引领技术与产品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渝府发〔2024〕18号)《加快重庆市工信领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渝经信发〔2024〕57号)等文件精神,夯实《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实施的产业基础,推动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全球设计之都建设,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以赋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发展导向,以加快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全球设计之都建设为载体,持续提升工业设计产业规模和创新水平,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完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重庆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提升我市工业设计服务水平,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实施工业市场主体壮大、设计制造融合、设计平台支撑、专业人才引育、设计交流合作五大行动。到2027年,实现“6个1”目标,即工业设计带动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额超10000亿,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新增拥有工业设计专业职称人才1000名以上,遴选和推广1000件以上工业设计示范成果,培育10家以上工业设计服务骨干企业,建成10家以上工业设计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工业设计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努力打造以工业设计为特色的全球设计之都品牌。


三、重点行动

(一)市场主体壮大行动

1.培育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健全“设计驱动型企业(机构)库—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梯度培育机制,引导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制造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加大设计费用投入,提高设计团队人员数量及素质,提升业务规模和经营质量。持续培育壮大工业设计市场主体,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2.创建工业设计研究院。聚焦支柱、主导产业,鼓励制造企业、高校和设计机构等单位,整合行业力量和资源,围绕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工业设计研究院,重点开展工业设计基础研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咨询服务、交流合作等。

3.打造工业设计骨干企业。支持工业设计服务企业专业化发展,创新设计理念,构建设、研、产、销综合设计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工业设计”新型服务,培育一批工业设计骨干企业。加大国际国内一流设计企业、设计团队引进力度,鼓励跨国企业、品牌企业来渝设立设计中心。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参与全市工业设计重点工作、重大活动,承接重点设计项目和研究课题,创建设计特色品牌,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业务。支持优质工业设计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上市。

专栏1  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1. 设计驱动型企业(机构)库建设。面向设计投入稳定、设计团队齐备、设计产业化成果明显的相关单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双百企业”等重点企业,征集入库设计驱动型企业(机构)超过1000家,对入库单位定期组织设计诊断、交流对接、人才培养、成果宣传、标准化建设等服务,精准开展市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

2. 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聚焦设计驱动型企业库以及区县级工业设计中心,强化设计诊断、政策宣贯、集中培训等专题指导,建成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00家以上。遴选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对象,建立服务专员联络制度,开展资源整合、问题帮扶、申报指导等精准培育,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以上。

3. 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按照《重庆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做好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指导工作,明确设计服务细分领域和市场化经营模式,以工业设计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强化设计服务、基础研究、行业支撑等功能性定位和公共服务,组建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3家以上,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家。

4. 工业设计骨干企业培育。重点聚焦基础研究、创意造型、模具设计、样机制作、品牌营销等工业设计产业链,开展设计招商。支持设计企业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承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的工业设计重大创新攻关项目。鼓励有能力的设计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创建国内领先设计服务品牌,培育10家以上年营收超1000万的设计服务骨干企业。

(二)设计制造融合行动

4.创新设计制造服务模式。用“好设计催生好产品”,聚焦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等环节,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设计投入。鼓励工业设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采取销售提成、项目股权、战略伙伴等合作模式,共享设计成果产业转化利益,提升设计服务价值。加强工业设计与商业模式、品牌建设融合,加大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供给,支持开展设计新品、设计爆品培育。引导制造企业开展定制生产模式研究,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制造服务。

5.培育扩大设计服务市场。建立工业设计需求和服务能力档案库,动态征集工业设计成果,发布工业设计供需指南。鼓励制造企业开展设计服务外包,加快产品迭代和品牌升级。支持院校与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加强设计合作,促进设计资源有机整合,联合承接设计项目。推动设计企业、设计师进企业、进园区,定期组织开展诊断服务、设计对接、成果转化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设计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和推广一批优秀工业设计成果。

专栏2  设计制造融合工程

1. 设计供需对接。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征集一批制造业企业的设计需求,形成“制造企业设计需求清单”。全面摸排设计企业服务方向、服务能力、拟配套对象等信息,形成“设计服务供给清单”。策划举办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设计对接活动,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将设计服务机构纳入供应链系统,外包设计服务,壮大设计订单市场。

2. 设计成果示范推广。面向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驱动型企业(机构),科研院校等,动态征集优秀工业设计新品,推动设计赋能“爆品”培育,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行业组织对入库成果分类分级评价。支持垫江好设计、武隆服务设计等试点项目建设,评选发布1000件以上工业设计示范成果,加速市场推广转化和产业化。

3. “设计+制造”促进行动。依托工业设计企业的行业前瞻性和设计能力,培育、创造和引导消费需求,开发新产品,推动工业设计企业与相关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设计+优势制造+销售服务+品牌营销”等设计协同创新合作,形成产业链共赢模式。

(三)设计平台支撑行动

6.市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总部+区县分中心”模式,持续开展市区联动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总部中心功能定位,分行业、分区域稳步推进分中心建设,促进设计资源共享、设计人才集聚、设计服务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服务体系,为广大企业提供工业设计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等全流程服务。

7.专业化支撑平台建设。鼓励建设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建设一批市场化运营的成果转化类、产业互联网类、知识产权类专业服务平台。以“工业设计+科技、金融、营销”等为特色,打造一批面向中小创新团队的创新孵化开放平台。

8.设计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支持工业设计园区明确定位、突出特色,进一步提升办公环境和功能服务,鼓励积极开展公共技术、资源信息、创新创业等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企业间的有机联系,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链,提升园区集聚能级,构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态。

专栏3  设计平台支撑工程

1. “总部+区县分中心”服务体系。优化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总部服务定位和功能,完善璧山、大足、秀山、永川、江津、垫江等现有分中心服务职能,强化考核评估和业务指导,提升各中心设计宣传、人员培训、设计对接等服务能力。

2. 市场化专业化平台。支持工业设计数产融服务平台、工业设计样品试制共享服务平台等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样机制作、模具、中试验证、3D打印等设计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化平台布局,建立开放共享的行业数据库、材料数据库以及通用模型库。支持工业设计职教集团等行业平台和区县提供多样化设计对接服务,形成覆盖工业设计全产业链的市场化专业化平台体系。

3. 设计产业集聚区。策划打造设计之都产业园和环西南大学设计创新港,完善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等园区功能配置,招大引强、聚链成群,加强龙头型、科创型设计企业引培。联动制造业“链主”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打造“设计+制造”特色园区,做好招商企业的落地服务和业务指导,培育形成一批工业设计知名园区(基地)。

(四)专业人才引育行动

9.提升设计人才素养。加强工业设计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定,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院校建立工业设计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各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园区打造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学院建设,政、企、行、校联合开展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视野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10.引进设计高端人才。发布工业设计紧缺人才供需指南,建立工业设计人才库、专家库。实施设计招才引智专项行动,用好全球设计之都名片,引培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专业影响力的设计专家,鼓励优秀设计人才来渝创新创业。实施设计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从人才培养、评价、服务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启动设计人才留渝计划,构建良好设计就业生态,促进重庆高校设计类毕业生本地就业,引导重庆籍设计人才回归。

专栏4  专业人才引育工程

1. 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价。持续完善重庆工程技术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审体系,优化评审标准,做好申报政策解读、宣贯、动员,新增通过职称评定人才1000人以上。

2. 优秀工业设计师培养计划。构建不同领域的工业设计人才岗位画像和工业设计师培养精品课程,培养10000名具有先进设计理念、项目实战经历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吸引市外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赴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学院和教学工厂完成课程实践,促进市外优秀毕业生来渝就业。

3. 设计驱动型企业家培训。依托市设计驱动型企业研究中心平台,对我市中小企业负责人、设计管理等人员开展专业化、常态化设计创新思维培训,持续完善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培训模式,培训设计驱动企业家1000人次以上。

4. 设计岗位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工业设计岗位能力培训,探索与岗位要求、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引进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设计专家来渝交流,聚焦设计短板领域,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应用培训,培训1000名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五)设计交流合作行动

11.打造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行业协会和高校等依托区域、行业优势举办特色工业设计交流活动,发挥各类工业设计活动品牌效应,打造高层次综合交流平台。推动工业设计重点活动品牌化、国际化建设,形成会、展、赛、论一体的设计之都活动网络。支持企业、设计师参加国内外知名设计展览、奖项等活动,传播和推广重庆工业设计。

12.深化全球设计之都建设。发挥重庆全球设计之都和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名片在促进工业设计国际交流中的相对优势,建立常态化国际设计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的交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开展跨领域、跨区域的工业设计创新合作。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资源,鼓励有实力的高校、企业、机构与国际设计团队联动,推动设计合作全球化,促进设计企业和产品“造船出海”。

专栏5  设计交流合作工程

1. 打造设计之都宣传矩阵。用好重庆卫视、重庆日报、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等媒体资源优势,做优做实“重庆设计之都”官方微信公众号、《重庆新设计》工作专刊、chongqing.design等宣传平台,重点围绕设计之都建设、国际设计合作交流、设计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国际国内宣传推广,打造多维度协同宣传矩阵。

2. 中新设计共创计划。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汇聚国际设计资源,实施中新设计共创计划,搭建中新设计共创基地,引入优秀企业、优秀设计师来渝创业就业,联合开展中新设计数智平台、设计教育平台、“设计+”科技研发网络、设计赋能品牌出海行动等共创项目,力争集聚100名优秀设计师、实施100个设计共创项目。

3. 巴渝工坊建设。推动校企联合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巴渝工坊”,开展“工业设计+巴渝文化”的技能培训活动,提升“一带一路”企业设计能力。

4.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设计赋能行动。立足重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联合四川、陕西及广东、浙江、上海等东西部省市建立西部大开发设计赋能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东西部地区设计交流,打造设计创新人才联盟,构建中国设计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平台,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5. “设计之都”活动网络建设。聚焦优秀设计挖掘、设计成果转化,办好“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渝见美品”消费品创新设计大赛、服装创新设计大赛、“泸永江”设计大赛、巴渝工匠工业设计技能比赛等设计类赛事。持续举办重庆工业设计新品发布、重庆设计100、中新设计交流会等综合性设计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同联动。在全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机制统筹领导下,市经济信息委牵头抓好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作,加强与相关市级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市区(县)工业设计工作体系,落实责任,细化任务,统筹推进。建立政企学研联动机制,搭建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和制造企业的联系桥梁。

(二)强化政策扶持。优化《重庆工业设计促进条例》实施的产业环境,研究制定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对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业设计平台建设、设计订单转化等项目给予奖励。采取财政资金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营等方式,组织或支持第三方机构举办工业设计赛事、成果发布、人才培训、展览展示等活动。

(三)强化协调服务。推动工业设计行业统计研判机制建设,及时准确监测和分析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状况。各级经信部门要加大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服务力度,协调解决工业设计企业(中心)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普及安全、环保、绿色、健康设计理念,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采用新媒体、互联网等创新渠道提高公众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度和普及度。发布工业设计年度白皮书,推广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重视、应用和发展工业设计。